扫一扫,关注我们
了解最新内容
时间:2023-02-14 15:39:27 来源:本站 作者: 超级管理员 点击:367次
和李培战相识在“陕西文谭”。我投稿,他主编。来来往往,便和他有了从未谋面的认识。在朋友圈里看到他出版了散文集的信息后,就和他联系,得到一本签名《李培战散文集》。
读一本书就可以了解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作者。若是一部小说,其主人公便有作者的影子;是散文,便有作者的人生轨迹。读《李培战散文集》正是如此。
读完55篇散文,我感到培战的人生是幸运的。这是我的最大感受。
首先,培战是八零后。他生活的年代全是改革开放以后。所以,他没有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艰难困苦的日子,但他却被穷日子的尾巴打着了。这些生活经历让他懂得了农民的艰苦,父母的不易。从他所写的亲人的文章里,我知道他是幸运的。他的曾祖母是一位缠着小脚的老人,她是从大户人家走出来的女子,她知书达理,贤惠和蔼。她会用手指掐着来算人的年龄与属相。她懂得做人的原则与生活实践。其实都是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把做人的美德传递给后代。她是农村人少有的五世同堂的老人。
培战首先受到了曾祖母的指教与熏陶。如他在《记忆里的曾祖母》一文写道:“有一回,五爷的儿子从门口经过,我礼貌性地喊了一句:‘国正大(这里指叔父)’没想到这一叫惹怒了坐在石鼓上的曾祖母。她把我叫到跟前,让我蹲下,诘问我:‘你到底是在叫国正还是叫大?称呼长辈时,前面不要带名字,以后要改!’我的脸瞬间涨得通红,顿感无地自容。他接着仰头掰了掰手指,又压低嗓门对我说:‘国正排行为七,你以后见了他要叫七大,记住了吗?’我不停地点头答应着。”“她经常教导晚辈的那些话,我却能倒背如流: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鞭杆撵。至此,我觉得曾祖母除了印象中的可爱,更有严厉的一面。”从曾祖母的言语里我们深感,她为培战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
还有,培战的父亲知书达理,聪明实在。他在改革开放后的果树栽培和管理上总是高人一等。他接受新生事物快。培战在《父亲和他的苹果树》里写道:“听外面回来的人讲,苹果树保准能发家致富,父亲决定当一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年,洛川县苹果已名声在外,父亲便托人捎回来百余株苹果树苗,按照以往栽树的经验,父亲用玉米杆量好株距,仅用两三天的功夫,上百株苹果树幼苗就笔直地立在了田间地头。”“父亲照料果树,精益求精。他时常参加一些地方果协组织的果树培训,偶尔也买回两本书圈点勾画。”
培战的母亲是一名教师。他在《母亲的荣耀》里写道:“母亲小时候苦爱读书,终因家庭成分未能继续读书,后来被人叫去大队里的一所小学当教员挣工分。和父亲结婚后,母亲学习了缝纫技术,练得一手飞针走线、镂月裁云的好本领。母亲曾亲手为我缝制过一身西装,满足过我少年时代强烈的虚荣心。可母亲还是被叫去了学校。校长自信满满地说‘你在娘家教书的事我听说了,不能让裁缝的事耽误了一名优秀的校聘教师。’母亲的教育之梦被再次点燃。”由此,我说父母亲对培战的教养、熏陶、言传身教都让他能够健康的成长。因为,他是踏着成功人的基点上走来的。加上他自己的艰苦努力,深切感悟人生,终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了可喜的一步。
俗语说,“娃娃看小时,媳妇看来时。”培战从小就有了聪明智慧的展现。使他有了令人赞美不绝的少年。这一点可以从他的《鼓缘》里看到。“父亲认为我是个打鼓的好苗子,特地请师傅来教我……我管师傅叫任爷。前几次,任爷先是把鼓谱抄给我,逐一指着上面的符号,讲解不同符号代表的含义。我偷偷把鼓谱夹在语文书里,早读时哇啦哇啦背,不出几日,已烂熟于心。任爷不善言辞,但到了关键处,他总会手把手来教。有时担心我不懂装懂,还非让要我独自完成一遍。”“为了防止鼓槌滑落,我往手上啐了口唾沫,来回搓了几下…… 我紧紧攥住鼓槌,暗暗告诉自己,绝不能丢了任爷的脸。随即左脚往后一蹬,右腿紧紧顶住鼓身,呈弓形,双手灵活地挽了几个花子,这便是序曲。紧接着四肢舞动,眼睛跟随者舞动的鼓槌一起上下跳跃,时而如脱缰的野马,时而如低徊的春燕,完全忘了自我,忘了周围的人。真实越擂越起劲,越擂越热烈。汗水在尽情地挥洒,热情在自由地释放,整个屋子里沸腾了起来。”这些记叙和精彩的描写,不仅证明了他的聪明好学,身体力行,也证明了他的语言功力不可小觑。
培战是一位孝顺的人,他对他的亲人一准是尊敬、爱护、怜悯。他用炽烈的感情面对他的亲人。如在《怀念婆》中写道:“想起每次回家时婆总要说‘我娃回来了’,想起她那慈祥的面孔,想起他那语重心长的叮咛。遗憾的是在婆临终前没有见上她最后一面,没有紧紧抓住她的手;遗憾的是,春节忙于婚庆而忽略了与婆的陪伴。不知道婆在走之前有没有把她的亲人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培战的婆是那样地贤惠、爱人,是那样得可亲可敬,是那样得让她的孙子终生难忘。读着培战的文字,我也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婆来,我和我的婆相处的时月里,大体和培战的情形一样。由此,我对婆的那一代人有着莫大的留恋和记忆。
其次,培战的幸运是他和名人、高人交往甚密。他的文学起缘以及文学创作目前的向好发展、取得可人成就,都是他和名人、高人交往的体现。由此,我也有了幸运。我幸运的是,我可以跟上培战的足迹去拜访名人,和他们对话,聆听高人的教诲,特别是多位著名作家老师的文学指导。在此,培战带着我去“拜见”了贾平凹、曹谷溪、李文君、李印功、党益民等。他也带着我去和李白、杜甫对话。看得出,年龄尚小的培战,就受到了多位名人的指点。
我在敬佩名人的同时,也对培战敬佩不已。这里有三篇文章值得一读。那就是《与贾平凹老师换月饼》《遇见贾平凹老师》《人生在世,不过一场“暂坐”》。其中,第一篇写了他和贾平凹老师换月饼的情趣,第二篇是写他聆听贾平凹老师谈散文创作的秘诀,第三篇写他对《暂坐》小说的阅读和感悟。这里,我以为,培战用他那生花妙笔,准确地记录了他和贾平凹老师接触的情景与心灵感悟。在第一篇散文里他写道:“我读了贾老师前不久出版的都市小说《暂坐》后,写了一点体会,欲让贾老师指导。此言一出,贾老师立马熄灭抽了一半的烟,迅速戴上眼镜。考虑贾老师忙了一天,我本打算读给贾老师听的。不料,贾老师径直从我手里要走稿子,不做迟疑,竟颇为认真地读了起来,有几处还出了声。”“贾老师对待文字的认真劲,又一次震撼着我这个文学圈的无名小卒。耄耋之年的曹谷溪老师如此,年近古稀的贾老师亦如此。忽忆起,冰心有诗云: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现实中,人们往往只看到辉煌的结果,却忽视了辉煌结果背后隐含的艰辛过程。贾老师一口气读罢文字,缓缓摘下眼镜,面带微笑地对我说:‘你读得很细,发挥很好,文笔也不错呢!你那里留底了吗?有的话,这份留我这里,谢谢培战了!’”这些文字,道出了贾老师对文字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培战的赞扬与肯定。在整个接触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贾老师爱护文学新人,真诚,自然,平易近人。
在第二篇散文里他写道:“贾老师说:‘作家是写出来的。无论如何,得坚持写下去,不能停笔。你面临的问题,其实是很多人,尤其是写作时间不长的人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要解决你的问题,得弄明白两点:一是文章要和时代接轨,要和世界互连……第二是写法上要力求创新,不能一味地用传统写法去写,文章要有自己的个性,要让编辑、读者眼前一亮,原来文章还可以这么写!年轻人要大胆尝试,要让人耳目一新。’”我极力想把贾老师对培战的教诲消化于我,同时要把它传递给我的初学写作的朋友们。我觉得,培战的确幸运,的确聪颖,他用这本散文集给贾老师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培战自豪,我们也在祝贺他成功的同时而自豪。
在第三篇散文里,培战给我们理清了《暂坐》的脉络,带领我们细读了《暂坐》。他对《暂坐》的体悟,得到了贾平凹老师的充分肯定。他写道:“众姐妹中,有被港台老板骗色而最终放弃复仇的辛起;有为了真爱甘愿当小三并生下孩子,后来身患绝症茕茕死去的夏自花;有放款出去,朋友作保最后连本都收不回的应丽后;有嫉恶如仇、颇具男儿本色的司一楠;有因为看见一个修鞋匠长得像已故父亲而留在城里买下街区房子的陆以可;有甘愿收留夏自花遗孤度过余生的徐栖;有一直被大家提及但未曾露面后遭横祸的冯迎;有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希立水;有追求时尚偶尔略带自私的严念初;有被贷款利息压得难以轻松的向其语。小说以生病住院到离世的夏自花为线索,讲述了十多名女性之间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以及和社会的关系的勾连。”读了培战的散文,你就可以对《暂坐》的基本内容有了大概了解。值得一提的是他对《暂坐》的六点评价,让我们明白贾老师驾驭长篇小说的智慧和能力。培战的评价是:人物对话简洁明了;禅意文化处处显露;散文化的语言中诗意与哲理并存;“雾霾”是小说创作的大背景;平淡生活成就文学巨作;浸透着浓郁的传统文化。
此外,在《我的文学起缘》里他写道:“李文君老师看完(《卖桃》)却赞赏起来,言‘文贵以情感人’‘情真’的文字便是最美的”;在《三访曹谷溪之一》里他写道:“通宵搞创作不要学,吞云吐雾不可取……大家得学习路遥对待文学的态度,心要虔诚,不为名利所趋,是发自内心地真诚地向往文学。二来要能吃苦耐劳……三要阅读大量的名家经典作品……最后要学好传统文化。”在《文学的暖流》里写道:“杨(海信)老师写家乡,写祖父祖母,写父亲母亲,写大舅父,写三爷,写路人……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浓浓的爱与乡愁。”在《听党益民老师谈写作》里他写道:“党益民老师认为,一个合格的作家,第一应该是一位‘杂家’……作者还得是一位‘行家’……最后,作者还得是个‘专家’……”这些作家老师对培战进行文学创作的教诲是那样得真诚,那样得亲切,那样得鼓舞人心啊!
其三,培战的散文语言是多彩的。它平实、优美、准确、深邃。他对细节的描写生动无比,文笔简练,不拖泥带水。读之让人有了清爽的感觉。这些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读完急就,理解有瑕,望培战和同仁们指正。